感谢关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官网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卫生人才规划重在“补短板”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20年08月30日     阅读: 803 次     来源:

卫生人才规划重在“补短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之际,参与编写规划的编写组成员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不仅为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设定了具体目标,同时也遵循了便于落实的原则。

  据了解,按照实施《规划》的分工方案,每项任务都有牵头司(局)负责。随后,牵头司(局)将会同参与单位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所有项目都将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推进。每年年底,卫生部将组织对各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通报进展情况。

  ■基层人才要超四成

  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16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11.8%;城镇人口比例将增加至54%;住院人次数将达到1.89亿。综合上述因素,同时考虑卫生人力供给情况,测算得出我国2020年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将达到1255万人。

  池慧说,《规划》完整体现了对卫生人才需求的通盘考虑。由于疾病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和慢病“井喷”的出现,我国疾病人群和“后备军”都在不断扩大,保障人民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医疗,更要依靠预防,也就是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另一位参与编写规划的编写组成员、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研究员张光鹏说,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与卫生服务需求尚不协调,为此,《规划》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其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2009年,三者之和为266万人,占卫生人员总量的34%;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41%。

  ■公卫人才有新内涵

  张光鹏表示,职业病危害、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专业公共卫生团队的培养发展。而我国公共卫生人才不仅数量不足,其中还不乏许多非专业人员。统计显示,我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分散,力量难以整合;每个院前急救人员服务12.6万人口,与国际上每1万人口配置1名的水平差距较大;2009年,我国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万名,医师中从事精神卫生的专业人员仅占0.9%。

  为此,《规划》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未来卫生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并首次从概念上进行整合,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人员。此外,《规划》还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服务需求的转变,提出大力发展新兴人才队伍,加强包括健康管理、心理卫生、公共营养、老年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人才培养。

  ■护士和药师将不再紧缺

  张光鹏说,与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还有卫生人员的专业结构。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医护比失衡是我国卫生人力长期存在的问题。2010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52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大部分医疗机构采取临聘护士或护工的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护理质量难以保证。《规划》提出,未来10年,我国护理队伍将达到445万人,比2010年翻一番;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14人,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目前平均水平(2.8人/千人口),医护比达到1:1.5。

  我国药师数量同样严重不足,且在基层和零售企业配备很少。2009年,在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机构的药师队伍有38万人(其中医疗机构34.2万、药店约4万),平均每千人口0.29人,低于“金砖四国”(0.6人)和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0.4人)。《规划》参照“金砖四国”平均水平,提出到2020年,我国药师数量达到85万人,明显改善紧缺状况。

  ■育人用人机制要更灵活

  在致力于加强当前卫生人才队伍短板的同时,《规划》也在努力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池慧表示,《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科医师制度、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卫生部领导也明确表示,鼓励各地在《规划》提出的指导原则下因地制宜,展开探索。

  张光鹏说,《规划》对传统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部曲”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使用评价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2010年,我国大中专医学毕业生达92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而同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录用人员约45万人,50%以上的应届医学毕业生未进入卫生系统或未就业。因此,《规划》提出创新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根据需求动态调控人才培养规模,完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专业设置,注重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和交叉学科领域人才。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服务门诊总量增长42.5%,住院总量增长97.3%。医师工作负荷增加。与之相对,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缺编现象较为突出。2010年,政府办医院在编职工占在岗职工的8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比例为86%,这两类机构缺编15%左右,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缺编5%左右。因此,《规划》提出建立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同时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

  ■医务人员待遇要提高

  统计显示,医务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3.4小时,远超过每周40小时的法定劳动时间,平均每月要值7个夜班。而医院年平均工资(4.2万元)低于同期科技人员年平均工资(4.7万元),乡镇卫生院和公共专业卫生机构低于教职工工资水平(3.5万元)。为此,《规划》提出改革激励保障机制,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使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健康报》5月3日1版)

账号登录